美學的基本原則
統一與變化
節奏與韻律
對比與調和
穩定與技巧
主從與重點
對稱與均衡
比例與尺度
黃金比例
黃金比又稱黃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間一定的數學比例關系,即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約為1∶0.618,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認為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在藝術實踐中應用的黃金比有一個寬容度較大的區域 1:2----3:4(0.571~0.666)在河南園林建設的過程中也會尊重這種公認的原則的,同樣也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裴波那切數列
人體美學
一、黃金點:
1.髖骨:頭頂-足底之分割點
2.咽喉:頭頂-肚臍之分割點
3.膝關節:肚臍-足底之分割點
4.肘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
5.眉間點:發際-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6.鼻下點:發際-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
7.唇珠點:鼻底-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二、黃金矩形:
?、佘|體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
?、诿娌枯喞貉鬯骄€的面寬為寬,發際至頦底間距為長
?、郾遣枯喞罕且頌閷?,鼻根至鼻底間距為長
?、艽讲枯喞红o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
生活中的黃金比例
優選法
優選法是一種求最優化問題的方法。如在煉鋼時需要加入某種化學元素來增加鋼材的強度,假設已知在每噸鋼中需加某化學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間,為了求得最恰當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與2000克這個區間中進行試驗。
通常是取區間的中點(即1500克)作試驗。然后將試驗結果分別與1000克和2000克時的實驗結果作比較,從中選取強度較高的兩點作為新的區間,再取新區間的中點做試驗,再比較端點,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結果。這種實驗法稱為對分法。但這種方法并不是最快的實驗方法,如果將實驗點取在區間的0.618處,那么實驗的次數將大大減少。
這種取區間的0.618處作為試驗點的方法就是一維的優選法,也稱0.618法。實踐證明,對于一個因素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以完成“對分法”做2500次試驗所達到的效果。
設計中的黃金比例
東方明珠塔,塔高462.85米。設計師將在295米處設計了一個上球體,使平直單調的塔身變得豐富多彩,非常協調、美觀。
埃菲爾鐵塔在距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各有一個平臺,計算表明:(300-115) /300=0.617。所得比值與黃金比0.618相差甚微,由此可見,埃菲爾鐵塔第二層平臺的位置,非常接近于全塔高度的黃金分割點,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二層平臺正是埃菲爾鐵塔張開的四條腿開始收攏的轉折點。
攝影中的三分法則:“三分法則”實際上僅僅是“黃金分割”的簡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對稱式構圖,對稱式構圖通常把被攝物置于畫面中央,這往往令人生厭。在圖C1和C2中,可以看到與“黃金分割”相關的有四個點,用“十”字線標示。用“三分法則”來避免對稱在使用中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種:我們可以把畫面劃分成分別占1/3和2/3面積的兩個區域。
場地設計中,平面劃分多在1/3處,有人將此總結為三分之一定律;除非是功能需要或者通過對稱取得莊嚴地效果,否則一般不要將平面均分,以免過于呆板。
1.燈籠柱的長和寬的比例
2.花缽的長邊和高度的比例
3.廊架的軸線距離和廊架的高度的比例
人的尺度
1.身高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體的平均尺度是不同的。我國按中等人體地區調查平均身高,成年男子身高為1697mm(最新),成年女子為1560mm。
2.人體基本動作尺度
人體活動的姿態和動作是無法計數的,但在設計中控制了它的主要的基本的動作,就可以作為設計的依據。這里的人體動作的尺寸是實測的平均數。
民用通則
1、公共建筑室內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應防滑。室內臺階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
2、人流密集的場所臺階高度超過0.70m并側面臨空時,應有防護設施。
3、臨空高度在24m以下時,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05m,臨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層住宅)時,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10m;
4、住宅、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及少年兒童專用活動場所的欄桿必須采用防止少年兒童攀登的構造,當采用垂直桿件做欄桿時,其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
城市道路與建筑無障礙設計規范
1、建筑入口輪椅通行平臺最小寬度規定大、中型公共建筑大于2.00m;
小型公共建筑大于1.50m;
中、高層建筑、公寓建筑大于2.00m;
多、低層無障礙住宅、公寓建筑大于1.50m;
無障礙宿舍建筑大于1.50m。
2、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況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長度應符合以下表中的規定:
3、乘輪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寬度規定: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80m;
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50m;
檢票口、結算口輪椅通道大于0.90m;
居住建筑走廊大于1.20m;
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m。
人體的感覺尺度——嗅覺距離
1m以內:衣服和頭發散發的較弱的氣味。
2-3m:香水或別的較濃的氣味
3m以外:很濃烈的氣味
在設計交往空間時,家具布置要適當留有距離,避免尷尬
人體的感覺尺度——聽覺距離
7m以內:可進行一般交談
30m以內:聽清楚講演
超過35m:能聽見叫喊,但很難聽清楚語言
布置接待空間,超過30m,要使用揚聲器
人體的感覺尺度——人際距離(心理距離)
親密距離:0-0.45m 表達溫柔、愛撫、激憤等強烈感情的距離。
個人距離:0.45~1.3m 親近朋友談話,家庭餐桌距離就屬于此種距離。
社會距離:1.3~3.75m 鄰居、同事間的交談距離,洽談室、會客室、起居室等。
公共距離:大于3.75m 單向交流的集會、演講,嚴肅的接待室、大型會議室。
建筑師和規劃師提出的五種尺度
1.親密尺度:是指可以看清對方表情的空間。這個空間水平距離不超過16m,豎直距離不超過7m;
2.普通尺度:指空間的水平距離不超過24m,豎直距離不超過10m;
3.公共尺度:是指為了滿足數量較多的人群使用,一般很少超過170m;
4.超大尺度:多用在紀念性空間中;
5.超長尺度:往往與常規的人工性場所無關,是指大自然中壯觀的景觀如山脈、平原、金字塔等。
蘆原義信的尺度觀點
日本學者、建筑師蘆原義信認為外部空間采用8-10倍于內部空間的尺度,他稱為一比十理論。
例如在日本四張半席的空間(大約是2.7m)對于兩個人而言是小巧、寧靜、親密的空間,如果想創造出舒適親密的外部空間,可將尺寸放大8~10倍,也就是21.6m~27m,這正好是可以看清面部的空間。
他還提出尾部空間可以采用20~25m的模數,他稱之為外部模數理論。也就是尾部空間采用每隔20~25m,有重復的節奏感,或是有材質變化,或是有地面高差變化的設計手法,可以打破大空間的單調,使其變得生動。
例如日本駒澤的奧林匹克公園中央廣場為100mX200m,其中軸線上每隔21.6m設有花壇和燈具,并一直延續到水池當中,這一設計讓偌大的外部空間接近了人的尺度。
空間的尺度
人體自身數據:
勒·柯布西耶與他的模度系統模度又稱模數理論。
柯布什耶從人體尺度出發,選定下垂手臂、臍、頭頂、上伸手臂四個部位為控制點,與地面距離分別為86、113、183、226cm。
這些數值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一是黃金比率關系;另一個是上伸手臂高恰為臍高的兩倍,即226和113cm。
利用這兩個數值為基準,插入其他相應數值,形成兩套級數,前者稱“紅尺”,后者稱“藍尺”。
將紅、藍尺重合,作為橫縱向坐標,其相交形成的許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模度。但有人認為柯布什耶的模度不能為工業化所利用,因為其數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數來表達。